8月12日,由延安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办、西安鹏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聚焦认证新标准·分析申请要点——2025年工程教育认证申请材料准备专题线上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助力高校精准把握认证政策导向,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300余名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齐聚云端,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新标准、申请审核要点与人才培养构建实务等核心议题进行充分研讨。
面对工程教育认证新标准发布与审核要求趋严的现实背景,高校普遍面临“时间短、任务重、理解难、落地难”等痛点。为回应院校关切,延安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高等教育研究所)与鹏迪研究院联合多位认证专家,围绕“新标准、新机制、新路径”三大关键词,策划本次专题研讨会,助力高校实现认证工作“精准布局、高效推进、特色突破”。
西安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专家李静教授以《筑牢认证底线,聚焦核心要点》为题,系统解析了2024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的修订重点,强调“主线”与“底线”双轮驱动: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专业教育能否“支持全体学生达成毕业要求”这条主线开展,核心是毕业要求导向的课程内涵建设(教学设计与实施);另一方面关注产出评价机制建立和实施证据,判断专业能否保证学生达成毕业要求,核心是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课程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李教授结合典型审核案例,指出材料真实性、基本办学条件及主线、底线相关问题是当前申请中的三个重点关注问题,为参会学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建议。
鹏迪研究院副院长王莹琦在《对标数据与经验:专业认证的精准布局与突破之路》报告中,提出“双螺旋”推进模型——以认证流程为主线、以能力建设为副线,建议高校“早规划、建机制、重常态”,避免“突击式”应对。对鹏迪研究院在开展认证咨询服务项目过程中针对每个专业定制的执行计划建议单、执行计划进度控制表及专业层面认证工作流程图进行了深入解析,同时系统介绍并展示了西安鹏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OBE专业建设与认证平台,平台形成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分解、课程体系设计、持续改进落地的全过程管理和监测。平台涵盖培养方案管理、课程建设管理、教学质量分析、学生能力画像、学情诊断预警、认证资料库管理、公共课程达成分析以及可视化仪表盘等功能模块,旨在高度支撑院校专业认证工作的同时助力专业做好内涵建设,数据资产沉淀,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延安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处长王文东教授以《质量评估视角下的工程认证专业自评与课程建设》为题,从有序推进专业认证、积极开展自评自建、着力抓好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重点介绍了延安大学全面启动,分步推进;明确分工,协同推进;问题导向,以评促建的专业认证工作原则。在自评自建过程中,王文东教授特别强调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培训上加快实施,实际行动上理清思路,具体工作上稳步实施。
湖南大学谭阳红教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认证申请实务》,从申请书撰写、制度性文件、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大纲靶向设计、教学评价五个维度展开。强调课程目标需“可教学、可考核、可评价”,并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案例,演示了非算分法在复杂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本次研讨会内容充实、案例详实,既立足政策高度系统解读认证标准,又聚焦实践层面深入剖析操作要点,受到与会教师广泛好评。与会代表反映,会议"有效厘清了认识误区,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工具,切实增强了专业认证的工作信心",为高校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鹏迪研究院将持续深耕“OBE专业建设与认证平台+认证咨询+数据举证支持”一体化解决方案研究,助力更多高校以认证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