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评建改”!华水携手鹏迪科技构建智慧教育生态,让教学质量“看得见、改得实”
在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如何打破“纸质堆里评教学、表格海中做评估”的传统困境?如何让“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从政策要求落地为师生可感知的实际成效?作为一所以水利电力为特色的省属重点高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下简称“华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与西安鹏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迪科技”)深度合作,打造“教学质量保障+审核评估”双系统融合平台,让数字化成为驱动教学质量提升与评估工作提质增效的“双引擎”。
一、从“痛点”到“破局”:华水为何选择数字化评建?
“以前每到评教季,我要同时填3份纸质表格——学生评教汇总表、同行听课记录表、督导意见反馈表,稍有疏忽就会漏填;审核评估自评阶段,学院要整理非常多材料,效率太低了。”谈起过去的工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老师的话,道出了不少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共鸣。
这一困境,正是传统教学评价与审核评估模式的缩影。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要求,华水作为培养“治水兴邦”人才的核心阵地,更需要破解三大核心痛点:
“数据不通”难精准:教学数据散落在教务系统、学生评教表、督导记录本中,水利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数据更是“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质量画像;
“流程繁琐”耗精力:评估材料需人工汇总、反复修改,一次专项评估,全校就打印了近万份纸质材料;
“整改脱节”缺闭环:评教中发现的“实践课时不足”“实验设备老化”等问题,常因缺乏跟踪机制变成“纸上整改”,难以真正反哺教学。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套‘工具’,而是一套能融入华水特色、打通‘教学—评价—整改’全链条的解决方案。”。正是基于这一需求,学校在2023年选择与深耕教育信息化的鹏迪科技合作,开启数字化评建的探索。
二、双系统融合:把“华水特色”装进数字化平台里
不同于通用型系统,华水与鹏迪科技的合作,从一开始就锚定“量身定制”——既要覆盖通用评价需求,更要贴合院校的教学特点。最终落地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与“审核评估系统”,如同为华水量身打造的“左右脑”,协同驱动质量提升。
1.教学质量保障系统:让评价“贴专业、接地气”
“以前评教都是‘一刀切’,现在我们能针对不同评价场景课设计评价体系,评价维度,更精准了。” 这套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把“评价权”还给师生,让评价更贴合专业实际:
更关键的是,系统能自动生成“专业质量分析报告”。
2.审核评估系统:让评估“减负担、提效率”
2024年是华水迎接审核评估的关键年,审核评估系统的落地,直接让评估工作“换了一种模式”:“以前整理评估材料,要按指标分类装盒,光贴标签就花了3天;现在只要在系统里上传材料,按‘指标点’打标签,专家想查‘水利专业师资结构’,一键就能调出所有相关材料,太省心了。”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把“繁琐流程”数字化,让评估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
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把“繁琐流程”数字化,让评估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
三、成效看得见:师生受益,质量升级
双系统落地一年多,华水的数字化评建成效,早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师生能触摸到的“获得感”。
1.老师:从“填表格”到“盯教学”
“以前花在评教、整理材料上的时间,每周至少3小时;现在系统自动汇总数据,我能把更多时间用在打磨课程案例上。”
数据显示,系统上线后,教师参与评教、听课的效率提升70%,平均每周节省教学管理时间2.5小时;督导听课覆盖率从原来的65%提升至98%,且评语更聚焦“教学改进建议”,而非单纯的“打分”。
2.学生:从“被动评教”到“主动提建议”
“以前评教是‘应付填表’,现在系统能匿名反馈具体问题,还能看到整改进度,感觉自己的意见真的被重视了。”
2023年以来,学生通过系统提交的有效反馈达1200余条,其中“实践教学优化”“课程内容更新”等建议占比63%,已有85%的建议被采纳并落地,比如学校新增了“黄河水文观测实习”“电力系统仿真实验”等实践环节。
3.学校:从“事后整改”到“事前预防”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学校构建了“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闭环:
四、不止于“现在”:未来要建“教育质量大脑”
“数字化评建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华水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与鹏迪科技深化合作,朝着“教育质量大脑”的目标迈进:
鹏迪科技负责人也表示:“我们不是‘卖系统’,而是做华水的‘数字化伙伴’。未来会继续深入调研学校需求,把华水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高校数字化评建方案’,助力更多高校实现质量提升。”
五、结语:以数字化守护“育人初心”
从“纸质堆”到“数字平台”,从“繁琐流程”到“闭环管理”,华水与鹏迪科技的合作,本质上是一场“以技术回归教育本质”的探索——数字化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老师有更多时间深耕教学,让学生的需求被更快响应,让“以评促建”真正落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对于华水而言,这套系统不仅是应对评估的“工具”,更是守护“治水兴邦”育人初心的“基石”;对于更多高校而言,华水的实践也提供了一个启示:数字化评建的核心,在于“贴合学校特色、服务师生需求”——唯有如此,才能让教育评价改革真正“活”起来,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注入持久动力。